千慮一得齋OnLine_觀死書齋-Yahoo/Hexun/Blogger/sina/Xuite

觀死書齋暨Spread、和訊博客全文檢索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憨山大師〈示普聞禪人〉「不辭行脚苦。萬里涉山川。今到曹谿路。誰酬不借錢。」之我解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1537653729594572?hc_location=ufi


這偈應難在「今到曹谿路。誰酬不借錢。」的「酬」與「借錢」
可能有用典或比喻(第十個方法)
曹谿路當然也是用典,這我知道,就沒提了。提的當然是我不知道的
同樣的你不知道,才需要方法嘛,知道了還提幹嘛呢
所以方法是用在不知道時、不懂時。不要不懂不知,就一無所知了
猶如我在點同學的名字時,有時生僻字也是不知啊,可是我不會窮到一無所知吧。許多仍能由其中字形結構兼音義的線索來推測的,即使失敗、錯誤了,也是積累一次經驗教訓,何況還多熟練了一次解讀方法呢。這樣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自然就愈運用自如囉 南無阿彌陀佛
曹谿既是覺路,則此後「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不借錢應與覺悟有關。故我疑此「錢」指本覺、本性
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不能借出的錢,即自己有,不能外借
猶如(比喻)本性、本覺,不假方便,不假佛力,自得心開
淨土依仗佛力,只向上提昇及自然保守真真潔白。
若欲開顯自性,大徹大悟,仍須本家本資,不由外來
所以佛無說法,佛無度一眾生
唯自度自覺也。
師父棒喝,亦不在棒,亦不在喝,而在徒弟自己悟了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也是一樣的道理
誰酬
酬答也。
既然不借,何必酬謝
所以誰「酬」
此義雙關
其一:
就本性本覺言,既不外借,則何必酬,誰能酬。故此誰酬可添字還原讀成「誰能酬」「有誰能酬」「有誰酬」
其二:
既本性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則此不能借出錢(資本,單字想複詞,錢即資也,資,想到資本、天資、資賦),自不能假借,得自酬。自酬等於沒酬。因為酬通常是對人的,不對己,自己人還酬什麼,就像有人會說,自己人還這麼客氣,還說謝謝(酬謝)等等。但這只是客氣,不計較來說的。實際上,自己能覺,也是因此本覺、本錢才能覺,我們雖不必酬外人,仍須要酬自己這個本錢。此所謂不要自暴自棄也。不要暴殄天物(天賦、資賦)也。我們有了這麼好的本錢、天資,卻不能好好運用,讓它埋沒,不是對不起祂?怎麼酬謝祂呢?唯我們早登彼岸,不負所託、所稟之賦,才真為酬謝了這「不借錢」啊。南無阿彌陀佛
如是二解,則參差是吧。我沒有答案可對,誰又有呢?可是,對錯問題,回到二作,即使解「錯」,錯會其意,至少我們依文解義,也許三世佛冤,但卻在此解讀的過程中,自己也再溫習、提醒了自己相關的覺道(即佛道),甚至領悟了一些道理,對自己仍有益處,不是白費時間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就在說這樣的說樂嗎? 南無阿彌陀佛
此詩偈前鋪陳開尋道艱苦,千里萬里,其實道不遠人,人自遠。心不外求,性自有。此猶有一詩偈云自家本有一靈山,何苦千山踏萬水,千江有水千江月,今月曾經照古(故)我。南無阿彌陀佛
可見都是由關鍵字去循著解讀與賞析的方法去推想、推測的,猶如點名時碰到生難字時的思路。決定不會茫無所知,兩手一攤,如一廢人,被廢武功,那又何貴於學,又何真學到東西了呢?
先略述至此。之前上供已圓,先用齋,上海賢老和尚的課,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回來再審閱修潤了 南無阿彌陀佛
http://www.hwazan.org/live/
不料今回來再讀,初筆審慎,只改了一個「人」字(「兩手一攤」原誤「兩人一攤」) 南無阿彌陀佛 安定徐為 良有以也 為之果諦 不亡功夫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