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齋OnLine_觀死書齋-Yahoo/Hexun/Blogger/sina/Xuite

觀死書齋暨Spread、和訊博客全文檢索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有誰認得「所以」?「所、以」二字什麼意思?怎麼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AD%AB%E5%AE%88%E7%9C%9F/%E6%9C%89%E8%AA%B0%E8%AA%8D%E5%BE%97%E6%89%80%E4%BB%A5%E6%89%80%E4%BB%A5%E4%BA%8C%E5%AD%97%E4%BB%80%E9%BA%BC%E6%84%8F%E6%80%9D%E6%80%8E%E9%BA%BC%E8%AE%80/1007505589360575?ref=notif&notif_t=like&notif_id=1479656276123062

「所以」的「所」,就是「此、這」的意思。
以,因也。「以此之故」,即「因此之故」。單字想複詞
「所以」就是「因此」,「所以」二字要倒過來讀。倒序重組
國語辭典》捨近求遠,捨小學生都會用的「所以」、老百姓都知道的「所以」不舉例,卻去舉什麼《呂氏春秋》、杜甫老杜的老遠古早味。可能是也疏忽了天天用的「所以」的「所」是什麼,「以」是什麼吧?
【表示指示。相當於「此」、「這」。《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齊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愛之心也。」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


《國語辭典》的「所」

幾個用「所以」的人,認識了「所以」了呢?在您上過我的課前,看到我這篇乃至其他提到之前,沒有忽略這個再親近而不過的「文言」呢?
白話 唉 是文言吧
別再視而不見、用而不覺了
豈不迷惑顛倒,無明煩惱?
南無阿彌陀佛
還不錯,考核一下《國語辭典》還知道「所以」是「因此」,只是不講哪個字是「因」,哪個字是「此」又混過去矣!南無阿彌陀佛


《國語辭典》的「所以」

,這個字,原是名詞,場所、處所、衛生所、派出所、廁所、各得其所....的所。    後來演成「代名詞」(就是「所以、所愛、所謂、所作所為、所向披靡的所」,     乃至量詞(一所學校的所), 最後再演成強調歸屬性的副詞或助動詞(即所有權、所愛的人、所藏之物...的所)
也就是:從具體的指涉、漸潮演變成抽象的意指。(這過程可以去溫習一下《語言與人生》或《如何想得清楚和正確》吧!
它的特點是與動詞連綴時,如所愛、所謂、所作所為、所以......,要倒過來讀。讀成        「愛的、謂(說)的、作的為的、以的」,這裡的「的」即「所」!
懂了嗎?
守真只守真的,懂也是真的要懂!
南無阿彌陀佛

至於《國學大師》所引《漢語大詞典》的「所以」義較全,有機會再細論文吧。
拜託 真弄懂了詞彙裡、句子裡的每個字,再說自己國文很行了,好嗎? 也請不要再天天用它(文言)、還常常厭惡它(文言)了好嗎? 南無阿彌陀佛
您真懂了,您會愛上他,因為他比您情人還情、親人還親。沒人伴時,有他為伴,無時無刻,不能相依!南無阿彌陀佛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李白〈月下獨酌〉第一首「醉後各分散」正義



https://youtu.be/nK0cT8uw3WQ?t=14m40s

李白〈月下獨酌〉第一首「醉後各分散」
其實,他們都想偏了,我也曾(見所分享原貼文可知);只是我不輕信爾。總覺得怪,好問爾。好像是胡適之先生說的吧:學問正在不疑處置疑,何況其有疑呢?今之學子多不好問,陳陳相因,人云亦云,如何恢復、成就「元好問」的水平呢?
民主時代,懂得上街爭取權益,這等事卻不懂得上街抗議?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和黑箱作業、「國防布」有何兩樣。守真沒別的,金鍼度人爾。我怎麼成就破解的,好像電腦DIY 一樣,也一步一步傳給你聽。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啊!
我不喜寫也不寫學術論文也在於此,可是敝帚自珍,自信內容實質不比所謂一級學術論文貧。眾看官可貨比三家不吃悶虧。要心開意解啊,別再悶了!

為何是「醉後分散」,「醉」了怎麼「分散」?
必有蹊蹺也
在我有所疑惑,又有靈感時(當然還好,我用自己教人的方法、第十個用典,去推)
終於
鍥而不捨
才知道果然還是用典
他們沒想到罷了。憑自己的臆見臆測罷了

我的靈感來自高中補習班思考派數學張耀元先生啟發的「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先抓關鍵字「醉」「分散」
再單字想複詞
想到好像學過、聽過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當然這是個人知識累積出來的,也是第十個方法。參見我國文教學網誌右邊欄所附的圖表)
http://sunschinese.blogspot.tw/

結果一查,不得了,就是李白自己的句子,這不就中特獎了嗎?(你們自己google一下吧)

本來以為是李白自說自話,那就不算用典了,沒想到好奇下一查「我醉欲眠卿且去」,先是看到此站
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6%88%91%E9%86%89%E6%AC%B2%E7%9C%A0
「我醉欲眠」竟成了成語了
再查查《國語辭典》,終於,果然:
「我醉欲眠」典出陶潛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60245
而且細看前引之成語詞典「刀」站,它在陶淵明下接著就引出李白此句了嘛!《國語辭典》還沒有呢~

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用此典,不就很明白了。再回頭來看這句為什麼反而是在「醒時同交歡」,醉後就要各分散,不就分外明白了。
原來都是為了「任真」「守真」啊!
還要我再明講嗎?
難怪下句要接「永結『「無情」遊』」了
無情才不會有情感的羈絆,搞一些人情世故禮來禮去的,禮數不周還要被人怪來怪去,猜忌詬病...(代回二作,李白不就醉後得罪了楊貴妃、唐明皇嗎?那時如果可以「醉後各分散」也不見怪,歷史不就又改寫了)
醉了,月沉了,影子也倒了。
月走不拜辭,我不怪。我醉不送月,月也不怪。影子呢?和我一起呼呼大睡,各得其樂,何其任真,何其坦率!這不才通通順順、合情順理嗎?什麼醉時是醒,醒時是醉,又什麼夢啊夢的,都兜圈子去了~想歪了,不是嗎?

無有機心猜來猜
不就正是「我醉欲眠卿且去」
不就是五柳先生我醉欲眠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嗎?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應才是為什麼是「醉後各分散」,而不是「醒了各分散」。照常理,醒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要上班,有家室,有別的事,都得分散。可這卻是醉了反而散。醉了怎麼散?醉了也就散了,又有什麼好說的?寫到詩裡不是很小白嗎?....
不就像我剛才說的,我醉倒了,不送月,月趁我醉時離開了(天亮了),我也不怪。這樣,才有弦外音,言外意,有深意,有內涵,為詩才,當詩仙啊,成名作啊!
各走各的,率真直樸,心心相印。不客套,不虛應。沒有人世的虛假,沒有世故的做作...褒孰貶誰,不就很是明白了。詩,沒有深意嗎?那是淺人詩,不會是詩人詩的。
罵人、罵人世、罵人類的世界,不帶一個髒字、怨字、恨字、愁字,不就像我們解讀「青青河邊草」的「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時的領悟,只有人不知,麻木不仁不如枯桑與海水了啊。(參見:https://doc.co/TqBFi9)

這樣想想,還有什麼月在天上或什麼醉時是醒、醒時是醉的推想了嗎?
在還沒勘破悟入此中機逗時,我還不是也一樣,囫圇兩可呢。
只不過我不安於被欺,我不甘於混過而已矣

學無止境啊!
學海無涯勤為岸啊!

因此,用典,用了陶潛故事,才是「醉後各分散」的正解才是,也才啟了下句「無情遊」,即率真、直樸的順當啊

雖說詩無達詁,作者已死,然終有優劣深淺,供後人讀者比較,會心之處,豈在遠哉!

餘未盡者,詳我自編的教材講義,一切共享共產,不屑智慧財產。
https://doc.co/pBEnie
真智慧者,其無量也,豈有涯涘?
今日此見,明又別出,直至無上正等正覺,是真智慧者之源泉也。
故佛教我們,開智慧,離情識。此皆自性本能,無量光壽也!

南無阿彌陀佛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任真還是老樣子--談談文言與白話的界也不線:文言裡的白話,白話裡的文言


任真還是老樣子--談談文言與白話的界也不線:文言裡的白話,白話裡的文言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2761334/
極度懷疑現代中文使用者語文能力低落與民初那些大師推動白話文運動,沒搞清文白之間的關係有關。他們得負責任,當然也就不必鞭尸了。
「於是」「所以」這再白話不過的詞彙,卻是偷襲文言來的。(在教〈馬皮蠶女〉時,就有「於是」,和白話一模一樣。)「雖然」、「曾經」那些,那就更不必說了。
不教大一通識國文,我也不懂什麼是「於是」的是,什麼是所、什麼是以,和他們一樣,只會所以、只會於是。這樣的國文程度。
因此在翻或注古文/文言的「於是」時,就用白話的「於是」混過去了。實則,於者,在也;是者,此也。於是即「在此(之後)」省略了「之後」二字。
還是可以注、還是可以解、還是可以譯
何故不譯,當然不解,擺明不會。
敢質之所謂白文或文言大師者,果明白此道乎?何為乎末學求學博畢,仍不聞先生說解過也?
故某不才,不云注釋,不屑翻譯,但云「說解」,要說、要解,要明明白白,不要再不明不白,還白話文「明白」的本色,平文言文白話的本質。 南無阿彌陀佛



不懂「所以」,那麼一樣的生活裡、白話中常用的「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就也只懂個慨念、大意,不懂其文、義了!「所以」,更不會讀了。


http://sunschinese.blogspot.tw/2016/11/blog-post.html

我們的學子們、大人們,白話文能力的低落,我敢說個大話:有一半原因出自文言程度差。一樣的,國文或文言能力低落,也一半出自白話並不明白,並不明白自己常用、常說的白話究竟有什麼文、是什麼義!
所以都只留下概念式的大意、還有聲音,難怪要搞拼音化、羅馬化,乃至地球也呆不住了,創發了火星、金星文種,不就像現在實際人類太空計畫一樣嗎?唉 阿彌陀佛

真正「匪夷所思」
多少人聽過,會用;但教他給我講解一下,匪是什麼字,或許還不會寫,夷 ,那更不用說了。連形都忘了,只記得音,還有其義嗎?
難怪了
文不成文義,文沒有文義
社會國家又豈有公義呢
一個不講「義」,只講音、只講意的社會人士,造就的社會水平也就不足為奇了。
南無阿彌陀佛
真正「匪夷所思」

匪,不也
夷,平,平常。(夷為平地、化險為夷的夷也都是「平」的意思。單字想複詞)
所思,思所,思的,想的那樣。所,所以的所,一樣是代名詞,這裡代「思」之物,雷同「那樣」的用法。思,單字想複詞,思想,思即想也。
故匪夷所思者
不是平常想(得到)的那樣  【添字還原】
不是,匪,字形結構兼音義,非(=「匪」去掉「匚」)
夷,平常
思,想
所,的那樣

這樣才是「白」話,才真明白了!明明白白了!才是名符其實的白話。
名不正則言不順,難怪事不成了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國之計在於文吶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我們破無明
國文也該教教怎麼破白話的無明、文明人的無明
破迷開悟
轉迷為悟啊
南無阿彌陀佛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怎麼讀?


還要
的「然」,也是「如此、(是)這樣」的意思。
知道(是)這樣還要知道什麼(會是)這樣
「所以然」:
講過「所以」要倒過來讀
,因,因(什麼緣故)
,此,什麼,代名詞
       

因為什麼原故,才會這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