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齋OnLine_觀死書齋-Yahoo/Hexun/Blogger/sina/Xuite

觀死書齋暨Spread、和訊博客全文檢索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1/ 乙三 威儀須知 兼及《中庸》《史記·管晏列傳》部分說解



乙三 威儀須知

「望之不似」,去之,「巧言令色」,恥之,此儀容之所失,而招人以厭棄也。

「臨之以莊,則敬」,「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此儀容之所得,而招人以尊崇也。

3:38 17:20

儒曰威儀三千,釋曰八萬威儀,豈偶然哉? 22:12 故禮重容,樂重音,祭祀觀容知其本, 26:50 50:55 射御觀容知其德。 54:23 至於

折衝樽俎,尚乎風度,

執持教鞭,亦重教態, 1:02:16 而內典講座,期人信受,倘不修邊幅,不諧音調,則聽眾觀感不佳,或有因人廢言之虞矣。 1:10:29 觀夫

贊美佛陀,謂其聲具八音,聞者肅然;

贊歎行者,謂其身備四儀,見而尊重, 1:17:46 其機如此,自應隨順。是知燕居之時,可以不容;廣庭講學,則不許或忽者也。



9:00 《中庸》:「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4:57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中庸。溫故而知新…」



29:30《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36:10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 41:25 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0/ 乙三 威儀須知 「望之不似」,去之,「巧言令色」,恥之 兼及《論語》《孟子》說解 談談白衣說法與說文



乙三 威儀須知

32:11 38:40 「望之不似」, 28:17 去之, 1:21 「巧言令色」,恥之



1:21 27:5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足」聲音變化的關係 字形結構兼音義

有理可說的!不要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講道理。

9:13 白衣說法、白衣說文

18:53 無我,誰種因,誰受果?

28:54 「聽其言而觀其行」

33:49 我為什麼洗冷水澡?代眾生苦,警惕自己曾經在寒冰地獄呆過!

學佛,修在心!心能轉境,則同如來。重實質,不重形式。

34:39 修行人的「足恭」。皈依了誰?

35:18 變「神經病」都好。「神經病」有兩種耶!

36:08 極樂世界不是享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不是不受諸苦,但有諸樂!

37:09 修到四空天去了



32:11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40:23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 44:32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 49:34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 55:39 君請擇於斯二者。」



53:08 「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以苦為師,歡迎困難,歡迎困難。多做多錯,所以我們都不做了?修到四空天去?

55:05 與漢學院一起讀《四書》,就像與培訓班一起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9/ 乙三 威儀須知 「望之不似」,去之…此儀容之所得,而招人以尊崇也。 兼及《論語》《孟子》說解



乙三 威儀須知

1:08:17 「望之不似」,去之, 1:01:56 「巧言令色」,恥之,此儀容之所失,而招人以厭棄也。

5:10 30:37 43:55 「臨之以莊,則敬」, 5:50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29:32 36:10 此儀容之所得,而招人以尊崇也。





1:09:39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1:17:59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19:24 『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1:28:40 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孟子·梁惠王上》)



1:38:20 「孰能與之?」「天下莫不與也。」的「與」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與」及句式相同( 1:38:45 《史記·伯夷列傳》)



1:42:10 朱熹《四書集注·孟子章句》「與,猶歸也。」





1:02:05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30:37 43:55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47:20 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為政》)



5:50 9:05 31:05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論語·泰伯》)



56:29 避諱 「莊光」成了「嚴光」、「姮娥」成了「嫦娥」、「王昭君」成了「王明君」、「鄭玄」成了「鄭元」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8/ 乙二 講時措施 圓滿 對照注釋 兼及辛棄疾「春且住天涯芳草無歸路」杜甫「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說解賞析(自58...



58:10 1:18:51 1:22:35 1:30:30 1:37:35 辛棄疾「春且住天涯芳草無歸路」 杜甫「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說解賞析



7:32 1:20:37 1:29:52 1:39:05 1:57:51 「貴乎純正透闢,不宜空泛」!!



1:23:45 「天涯何處無芳草」「芳草」說解賞析--罵人不著痕跡!--1:24:40 〈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李白〈月下獨酌〉「醉後各分散」說解賞析



2:06 八面玲瓏 2:41 玲瓏 由聽覺成視覺,再成心覺

3:43 按住「Win」+「Tab」鍵 選擇欲切換的視窗

16:50 「闡」說解 字形結構兼音義

19:23 「掉以輕心」說解

27:44 「東拉西扯」說解 文學語言vs.科學語言

30:30 「小小輸入法」推介

33:33 「標榜」說解

35:30 「銜接」「銜」說解 字形結構兼音義 「銜」應與「淦」一樣,均是形聲字

54:00 《中國歷代詩人選集》推介

58:00 1:38:10 我讀詩詞歌賦從不懂到懂的心路歷程(要學自己能讀懂的因緣啊!)

1:02:47 「了解」說解。「了」何義?

1:03:50 自然與人文的會通、生理與心理的會通

1:16:23 「探玄抉微」說解 「抉、決,抉擇、決擇」說解

1:17:10 「義」才是王道

1:30:27 「相機守時」「照相機」省略為「相機」(單眼相機)說解

1:34:02 「輟」說解

1:34:43 「削足適屨」說解

1:36:35 簡單明瞭,跡近「廉價」、「速食」

1:41:14 「剔、剃」分辨分辯說解

1:45:13 「驕矜」說解,「矜」說解

1:49:35 「耆德」「年高德劭」說解

1:51:57 「宿修」,「宿」說解,「老師宿儒」說解

1:55:14 痛快淋漓的要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56:30 「受益匪淺」「獲益匪淺」說解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7/ 丙七 講畢結語



丙七 講畢結語 9:55

經之結處,例有流通,其利人之意,至為殷勤。經文初、中、竟三,皆具微妙,講時固不應始勤終怠,講竟豈宜鬨散匆匆。 19:33 應體流通之旨,有所諄勸, 27:02 以期有所信受, 35:00 俾各獲益,庶不負開場集眾,消耗人力時光也。

然此結語,亦當略分性質,茲別數種, 39:36 1:08:50 1:36:48 1:39:55 說分次第:

擇經中諸佛歡喜、 54:06 天龍護法、 47:20 得未曾有、聽經功德等義,贊歎賓主遭遇勝緣,

引發大眾慶幸之心,此是一類。

59:56 擇其全經法要、若義理旨趣、行法果證,提醒注意,希能依教奉行, 1:05:53 實有所得,此又一類。 59:11 1:09:24 再則

歸到自、他本身,即贊他而謙己也。 1:10:51 贊他雖係相當之辭,然亦未必實無,不可心存驕矜, 1:17:14 言謙神慢。如:稱座中諸多耆德宿修、 1:20:05 大善知識類語。謙己勿視為俗套,須具真誠。如:欠修持,昧教理,無學問,拙口才, 1:25:02 知多貽笑、請加指導等語。 1:33:20 尊他則減謗,抑己則受益,此又一類。

列舉之類, 1:35:53 大抵爾爾,至於何者在前,何者在後,或全採用,或採一二,臨時相機取捨,卻不必畫定一式也。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6/ 丙六 相機守時

丙六 相機守時

講經一座,自有預定之時,時至不可遲講,時盡不可不輟。或疑既須按段,又須守時,難免顧此則失彼,顧彼則失此, 11:13 必責段、時恰符,不無削足就屨乎?予應之曰: 19:27 是不然也。預有籌畫,何難修、短中節,如量尺裁衣,著之焉有不合度者? 27:16 凡常任講席者,及執教鞭之士,多能控制時間,不使超越,否則不但侵佔他人之鐘點,而聽者亦不得休息之機。此事除預籌以外,臨時亦有展、縮方便, 36:30
如:
逐段先誦,加入因緣,起寫黑板,音調放緩等,皆展長之助也。
隨句講而不誦,譬喻、因緣一概剔刪,不再起寫黑板,語言緊促等,皆縮短之法也。
然講者應注意者,即將預籌材料,講及半時,便當查看鐘點,應展、應縮, 44:20 此際取捨。若時已過三分之二,則無及矣。 50:12 切莫因時已盡,尚未講完,截去其尾;或段已講完,時尚有餘,再開下段之首。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5/ 丙五 發議喻證



丙五 發議、喻、證 2:40

前項如次第作竟,即為盡其能事,然恐意有未盡,須量自己所知,不妨另加議論。 8:44 或恐聽不了解,在其難會之處,再舉事物以譬喻之。又有根器少鈍,難明高深之理,更須演說因緣公案以悟之。 19:43 惟

議論左之右之,自可任意取捨,但以不背聖教量,為其準則;雖不背乎聖教量矣,然亦不應與本經之旨抵觸。 28:40

譬喻固不必盡依典籍,拾人唾餘,但舉現代事物,總以親切為佳。 34:50

因緣公案,不限今古,以史書所載者,較易啟人之信,假欲虛擬一事,亦無不可,只應視作寓言,以助興趣。 41:06

議論貴乎純正透闢,不宜空泛,

譬喻只舉一端,不可拉雜,

因緣公案,有時可說二種,卻當一反一正,意不雷同也。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4/ 丙四 解文釋義



3:53 丙四 解文釋義

於開卷後,先按科目之段落,小段則作一次,大段則分數次,依照經文,朗誦一遍,既使聽眾知講何處,亦使聽眾明其條目。 11:34

復次逐字逐句,分別解明,

復次應進一步,發揮義理,舉出旨趣,俾知其要,庶不誤指為月,沾滯文字間也。 17:30 如是次第,若建樓然,必先築基,再起初層,後加上層,而樓成焉。築基喻按段讀誦,初層喻破字解句,加層喻揭義舉旨, 22:33 斯乃「觀聽分明」也。然有例外,不必循此,如學術講座,或宿學研經, 31:30 而逐字句解釋,自可節去。蓋如是聽眾,並非初機,其於字句、文體,多已一切通達, 38:01 惟所欲討論者,僅重義、旨而已,當於按照科判誦文畢,直為探玄抉微即可矣。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2/ 丙二 觀機應變



5:50 丙二 觀機應變 10:21

古人說法講經,升座以後,輒先入定,以觀眾機,今日仍有依此儀式者,亦有不用此式者。如不能入定而觀,即不徒效形式, 15:11 尚屬直道從事,未為厚非。無靜功者,固可除此, 24:16 然略為觀察外表,卻為不可少者, 34:15 必識其機,發言方有標準也。 35:30 此可視其舉止,察其神態,則其教育程度之高低,秉賦之特異、平常,不難得一概念, 44:00 取作設施之借鏡。如

場中高與異者多,自應多採文言,兼用成典,而目光時注射之, 49:53 間用普通白話,應付其餘,目光亦注射之。

場中低與常者多,又當多說白話,夾雜故事,而目光時注射之,間用文言成典,應付其餘,目光轉注射之。總為顧念多數,而亦不遺少數, 57:37 是曰平等。 58:20

不但此也,或義深而化淺,或理淺而加深,或詳改略,或略轉詳,尤為隨時所必變者。 1:07:10

或慮所講教材,本屬事先擬妥,臨時更張,不亦難乎?

曰:事前所預備, 1:14:53 專為文字經旨,考校精確,是其基本,至於釋義闡理,詳、略、淺、深, 1:19:50 議論吐屬,文言、白話, 1:18:02 乃是藝術。 1:22:06 基本自依其成規,藝術則貴變通也。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3/ 丙三 按段分講



丙三 按段分講 8:10

先將科判觀察分明,以求條目不紊。大概標〈甲〉大段內有標〈乙〉幾中段,中段內又分標〈丙〉幾小段。標甲者大率如綱,有其獨立之性質,標乙者如目,係統於綱下, 18:25 標丙者多為小節,又皆統於目下者也。此甲、乙、丙段,長短自然有殊,其長短之異,又有本段與屬段之別,如乙目條多,此為甲之屬段長,若乙目本條文繁,此為乙之本段長也。今例講某一經,每皆約有定期,自當日講幾段,預先分配, 27:00 而每日所講若干,又須設計恰好。既有科判,便當依之。

講從一段開端起,至一段煞尾結;半途起、結,章次全無。 36:42

至「屬段」長者,自不妨在任何小段末結束之

;「本段」長者,倘不能一次講畢,亦須細尋文氣,擇其語意轉換結、起之處,暫作停止。 43:45

再者:字句清楚,賴讀念之功,此曰「文通」。

   科判分明,借標榜之力,是謂「章達」。 53:15

經自有其文、章,

講必求其通、達。 59:50 惟

大綱中目,宜作科判顯標, 1:01:08

小節短引,則可略而不示。 1:13:12

大綱不標,脈絡不分,

小節皆示,語氣反滯。雖云

講分日期,

經析科判,實則百肢一體, 1:19:04 切莫使其前、後失連,即後段之文,必與前段之文銜接,今日之講,當與昨日之講相承也。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1/ 丙一 開講前引



3:03 丙一 開講前引

擬講某經,必有所謂因緣, 6:58 所謂應病與藥,決非無的放矢也。

或因時潮;

或因人事;

或各宗弘揚其道,期接群倫; 13:44

或有人喜研某經,特別啟請;

更有藉作學術之宣傳,招開演者; 17:51

亦有認為係功德之建造,特來邀者。凡此種種, 24:18 莫非因緣,於應講座之第一日,開始之前,宜先體察因緣,屬於何種,斟酌其辭, 4:05 30:18 以作引起,是乃事理必然之階段,取其不涉突然而已, 37:07 如

詩書之端先有序,

會議之初必有詞也。

縱無特別因緣, 43:00

亦可將所講之經利益, 53:45 略為介紹。

倘為擬講玄義, 58:10 恐失重複,不妨

稱揚道場之莊嚴,

謙抑自己之譾陋, 1:06:48 固為尋常客氣套語,亦是對眾應有之態度。



51:18 掃除白話文盲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60/ 乙二 講時措施



乙二 講時措施 9:34 11:20

體貴有用,學貴能行, 20:58 已述預備之義,尤應討論措施之宜。澈前澈後,萬語千言,而其焦點, 27:43 43:50 無非在於表現,成敗利鈍,亦繫於是。 31:14 上來一切, 37:04 如工程師設計繪圖,不過靜坐一室,運用心思。至於此時,便如大將臨陣,指揮作戰,卻要身口意三,集中全用。應付此緊要關頭,固應鎮定內心, 48:04 還須觀照外境,為求一滴不漏, 52:25 故當八面玲瓏。舉出數端,皆為措施所當注意。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9/ 丙五 預製圖表 並參照注釋 乙一 講前預備 圓滿



丙五 預製圖表

凡遇名數,歷代統紀,家乘世系等,頭緒紛繁之類,以及權實,空色,事理,體用等,互關相對之類。 7:45 縱然長於口才之人,說之雖有條理,而聽者尚有聞後遺前,失於連貫之感。設再旁出枝節,更覺無從銜接。 12:09 至口才少遜之人,自說且欠倫次,欲希聽眾清楚,不益難乎?思有補此缺憾, 1:07 惟賴於圖表一端。 16:15

表有定式,以線條為準,

圖無定型,可隨想像擬造。製成以後,事前書於黑板,使眾按次尋索,一目了然。 21:33

講者

如長口才,順序解釋,自然益顯分明。

口才若遜,有所依傍,亦不致文義顛倒。 28:47

今所言者,專指

較大節目, 34:43 必須預為設計,講始運用自如;若夫

短節小段, 46:00 一鱗半爪,亦有非經標示,不能清楚者, 42:51 只不多誤時間,自可臨時書寫。



48:55 對照注釋

1:01:25 「出生」訂正之前講的意思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8/ 丙四 消深益淺



丙四 消深益淺

講之難易,非僅係文之淺深, 10:14 實則文淺者,亦有其難,文深者,反有其易。是以不可

見深文而生畏心,

見淺文而起輕想。講座之設,為利對方,不識其機,鑿枘難入矣。 21:44 貴在

文深使之融消而淺, 23:37 便其按受; 31:46

文淺使之增益而深,助其生趣。 40:41

以文深者,義或邃密,人多難曉,如 1:01:10 「同圓種智」之類,必運善巧之法,或設譬喻,或製圖表, 45:14 務令邃密而轉明顯,複雜而化簡要。 50:58 講者有壯士扛鼎之力,聽者有拔去心茅之快,是謂消深之法。必出乎此,釋義雖難,契機較易也。 58:28

而文淺者,義或明顯,人多易知,如「如是我聞」之類, 2:25 1:04:34 應闢微妙之境,或加玄理,或引古訓,令使明顯而感深邃,簡略實蘊豐富。 1:09:46 講者有舌蒂粲花之妙,聽者無味同嚼蠟之感,是謂益淺之法。 1:18:42 不出乎此,釋文雖易,契機較難也。



45:28 而=能 說解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42-1/ 乙六 名辭典故「茲錄列大概,聊貢參考」二句說解 兼論如何徹底讀懂文言文、如何真正看懂古文、談談翻譯學



茲錄列大概,聊貢參考



3:18 先抓動詞 找對主詞

3:18 29:12 錄列 斷句 單字想複詞

9:30 26:50 聊

3:24 19:40 貢 供=共 24:55 二個受詞、找對受詞

25:33 大概

28:07 兹 這裡、這時 空間與時間 「相期邈雲漢」

8:30 吾無隱乎爾

8:47 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

11:15 單字想複詞

13:45 度色身菩薩,慈悲,眾生無邊誓願度

15:00 「幹!」粗話髒話裡的文言文 找對主詞、找對受詞 為什麼只用髒話、粗話,而不肯去學好文言、古文,不是自甘下流、自暴自棄?

22:33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33:33 所以最後的答案是什麼?

翻譯怎麼翻譯出來的?要學這個,不是去學翻譯的結果

談談翻譯學

「在下文我們將列出幾類佛經中的名辭典故,以見其大概,權且貢獻給各位有心學習講座者參考。」



39:50 「幾類」二字怎麼翻出來的?

41:00 「佛經中的」怎麼翻出來的?

42:39 「我們」二字怎麼翻出來的?

43:35 「參考」怎麼翻?

46:40 我怎麼從張耀元先生思考派數學領悟思考派國文的心路歷程經驗談,讀懂古文、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50:50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51:25 謹以此供養給諸位真有心學習的大德參考 南無阿彌陀佛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7/ 丙三 正字辨義 兼及《史記.伯夷列傳》「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補充說解



25:01

丙三 正字辨義

中國之字,每有一字多音, 26:05 音之所變,亦因其用而異, 33:08 如「敦」之一字,竟達十三、四音之多。 41:22 字為事之代表,多音自是分代多事,如是則甲音只是甲事,乙音只是乙事,決須分清,不能混淆,音若不正, 47:11 則事亦不立矣。茲略舉一斑,可窺全豹: 50:40 59:22

事異音變者,如「信」用,執「信」(音申), 2:10 58:22 1:03:46 蚊「幬」,覆「幬」(音導),孵「卵」,「卵」醬(音鯤),「革」命,疾「革」(音亟),等類是也。 1:09:16

復有義寄古音,須順古而讀,若讀今音則本義全非者,如 4:15 1:15:55 「龜茲」(秋詞), 8:28 1:18:41 「月氏」(肉支),「南無」(那摩), 15:21 「般若」(缽惹)等類是也。

1:25:00 復有形似之字,所差不過一點一畫,若不細辨,則誤彼為此,文既難通,事亦全乖者, 1:28:40 如「壺壼」, 1:39:18 「褘禕」,「戌戍」,「免兔」等類是也。 1:41:40

尚有字音以外,而睹某一名辭,不肯求本,竟望文生義,謬加曲解,致事大非者, 1:49:13 如「出生」解作產生, 1:50:24 1:50:45 「安陀會」解作一種法會,「鬱多羅僧」解作一種行者,「桃笙」解作樂器,「晨風」解作清晨之風, 17:50 「寒具」解作火罏, 1:56:26 「飲器」解作酒樽等類是也。 1:59:12 如上所舉,本不成為問題,但氣驕志盈之人,睥睨一切,恃才怠惰,不肯用心,草率從事, 2:07:20 則難免陰差陽錯,貽譏廣庭,信仰全失矣。





6:15 正體字之辨

17:20 「之」與「的」的音變關係「之=的」「的=者」說解

24:00 「切忌望文生義」說解

36:40 Microsoft Word尋找應用「萬用字元」演示

2:13:16 「吾無隱乎爾」說解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論語‧述而》)

《史記.伯夷列傳》「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說解(出自《老子》)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6/ 丙二 採取經注 兼及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說解



10:05 丙二 採取經注

13:10 發揮經義,賴參經疏,勢須廣集諸家,博覽群言。 19:55 然應知古人雖多師承,不離其宗,惟見仁見智,亦有小殊。此當觀時察眾,檢適合者,取其一說,熊掌與魚,皆其所欲,不可得兼。或到學力充足,而能圓融二種,折衷為一,亦無不可。 31:29 若心無主張,目無見地,竟將多家之說,一齊搬出,堆堆累累, 42:25 互相逕庭,致聽眾不得要領,反增意亂,為最不宜。多集注疏,意在參考,不須依樣胡蘆, 53:03 藉誇淵博。善參考者,只師其意,不師其言也。縱採一家之說,亦貴變化增減。55:15 如

古注多釋義,其語簡, 1:04:03 未語者可補之,

今注多解文,其語繁,不需者可略之。 1:10:00

簡如「真性妄心」,不補釋,人不喻其義, 1:14:10

繁如「八十種好」,不略說,內有所不需。 12:35 1:17:42 其機如此,豈可不思。



0:10 Word範本使用示範

5:10 自製小軟體設置示範

5:30 檔案總管在新視窗中開啟

6:30 Word「啟用內容」(巨集)示範

7:25 Word顯示/隱藏格示化標記示範

8:45 海賢老和尚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法圓滿四周年紀念

31:40 「主張」說解

1:00:10 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說解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5/ 丙一 參考書籍





丙一 參考書籍 4:18

0:52 基本條件,在於平素讀書, 10:00 博學深造,自能左右逢源。 20:44 然為縝密詳盡, 23:55 仍應實事求是,備書參考,必不可少。 29:01

一、注疏類,二、字書及辭典類,三、類書類等,俱宜常置案頭,以備隨手查校。 35:00

經注疏宜遵古人,蓋古人之注疏,皆正而精,因其人多係有得有證者,且多為各宗之祖。 38:32 言從真性中流出,文從功夫中寫來,言可上契佛心,文亦精醇無疵, 44:48 決不能導人蕩檢踰矩,亦不能引人著魔中毒。 54:47 若畏艱深,或感簡略,兼採近代注疏,合而對照,亦所必須。 1:00:16 以文屬今文,語屬今語,減少扞格,乃自然之勢。 1:03:44 惟雖屬選文,尚應顧念其人, 1:12:52 蓋乘戒俱急之緇素,言行必有可模,其為注疏,雖屬時文新語,定不敢違乎聖言量也。 1:16:30

字學之書,如《一切經音義》、《康熙字典》等;辭學之書,如《佛學辭典》、《法相辭典》、《辭源》、《辭海》等;而人地動植等名辭典, 1:20:27 有時亦所需要。 1:25:49

類書之類,如《法苑珠林》、《佛祖通載》、《太平御覽》等, 1:33:22 而百科全書,有時亦所需要。 1:35:27 以上所舉,實為簡而又簡,非謂備此,便已應付裕如, 3:55 1:44:08 不過略勝白戰、時蹈郢書燕說



20:44 白話「雖然」的由來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4/ 乙一 講前預備


乙一 講前預備
2:55 古哲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14 又曰「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21:53 足見凡作一事,自應預為經營。 25:20 故
學,貴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用更貴乎草創,討論,修飾,潤色。 36:13 世學欲臻美善,尚須敬慎若斯,況乎出世大法,豈可率爾操觚耶? 39:58
業之精者,無非勤修;
義之確者,端在詳校, 50:04 成敗之機,此為樞紐。 55:21 如良工建築,自必預製藍圖,確定以後,依之興建, 58:55 方能鳥革翬飛,蔚然可觀。 1:21:09 內典講座,等於先儒講學,一堂所聚, 1:23:19 動輒數百千人, 1:27:23 豈容魯魚亥豕, 1:28:35 貽笑方家。
1:38:55 前人謂不契理,是波旬說,不契機,是閑言語。 1:40:20 若臨事偷懶, 1:45:06 或恃才粗心,何免謬誤扞格,三世佛冤!

1:10:05 「『革』通『翮』」
1:19:35 「翡翠」說解
1:25:11 「動不動」說解
1:28:45 「方家」說解。 1:30:18 「『方』通『龐』、『旁』通『龐』」說解
1:41:23 「偷懶」說解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53/ 甲二 施用藝術 並對照注釋



3:22 6:47 甲二 施用藝術
前編論經之體,是珍寶之認識,此編論經之用,為智悲之實施。 12:11 具體是古德之技能,運用乃今人之藝術。運用之旨有二:即自利與利他。依之起修,自利也;依之起講,利他也。 19:11 此編專論講述,故暫不涉其餘。既以講述標榜,無非為利對方,如不能挑動其心弦,振奮其興趣,甚或因其印象不佳, 25:39 反致掉頭千里,是謂點金成鐵,求功成過, 29:50 豈獨搪突眾生,且亦作踐古德。欲良於用,安得不講藝術哉? 39:19 然講經性質,迥與授課有殊, 40:36 是以學校之教授法,於此多不能合, 42:37 不得不鑒事鑒時,別樹一幟焉。 4:50 茲擬簡略範疇,願與同人商榷之。
乙一     講前預備
乙二     講時措施
乙三     威儀須知
乙四     身語病忌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23 / 「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斷句。全文告一段落



下1集: 上1集:https://youtu.be/WWuXGqe0-l8
第1集:https://youtu.be/zEsoGIFL4-A
全部: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cUMvfqARSJhTKk5OBnfvn1aFG8fdRvi
課文:
「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

斷句諸家不同。

全文告一段落

講義下載:
https://doc.co/aNrUA9
我如何解讀古文、文言文的方法與技巧: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920290581330893
https://doc.co/3p2KDz
http://1drv.ms/1wZxrCd
 (解讀技巧與方法_上課用_孫守真字任真.pdf)


字形結構兼音義:音變或聲變線索筆記-隨時想到隨時記,上課方便,逢源不欠
https://doc.co/AkGmX7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ccc?key=0Arf7coADBK2wdE43NExvTVJxSTRaaERlVnIzbl8zZnc&usp=sharing

古文共欣賞(文言文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

匿名留言可到: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969755276384423
http://sunschinese.blogspot.tw/2014/09/blog-post.html?spref=fb

I created this video using my Logitech webcam software.

https://www.apowersoft.tw/free-online-screen-recorder 實作錄製

20170107_121132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22 / 承前圓滿並通看課文注釋一遍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21 / 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至少有六種讀法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20 /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18/ 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顏淵雖篤學 ,附驥尾 而行益顯。


下1集:https://youtu.be/3J1CUcf-bqw 上1集:https://youtu.be/b-dM1kbT0S8
第1集:https://youtu.be/zEsoGIFL4-A
全部: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cUMvfqARSJhTKk5OBnfvn1aFG8fdRvi
課文:
4:17 從吾所好
5:09 可求、不可求
2:25 賈子曰:「 5:25 9:00 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 17:26 20:55 28:15 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36:27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 。 59:55 1:06:01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 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 ,附驥尾而行益顯。

6:30 自製軟體操作說明。速查網路字詞典功能。
1:02:50 吃軟怕硬,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1:04:21 不吐不茹
1:04:05 含辛茹苦
1:08:45 史遷=司馬遷、班馬(班固、司馬遷)
講義下載:
https://doc.co/aNrUA9
我如何解讀古文、文言文的方法與技巧: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920290581330893
https://doc.co/3p2KDz
http://1drv.ms/1wZxrCd
 (解讀技巧與方法_上課用_孫守真字任真.pdf)


字形結構兼音義:音變或聲變線索筆記-隨時想到隨時記,上課方便,逢源不欠
https://doc.co/AkGmX7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ccc?key=0Arf7coADBK2wdE43NExvTVJxSTRaaERlVnIzbl8zZnc&usp=sharing

古文共欣賞(文言文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

匿名留言可到: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969755276384423
http://sunschinese.blogspot.tw/2014/09/blog-post.html?spref=fb

I created this video using my Logitech webcam software.

https://www.apowersoft.tw/free-online-screen-recorder 實作錄製

20170104_204936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19/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 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 ,附驥尾 而行益顯。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17/ 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

《史記.伯夷列傳》一起讀 16/ 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