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袁宏道〈虎丘記〉一起讀 2/ 《明史‧文苑》本傳(卷288)說解 閒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與士大夫談說詩文,以風雅自命。
4:52 閒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舉萬曆二十年進士。 17:21 歸家,下帷讀書,詩文主妙悟。 38:46 選吳縣知縣, 44:42 聽斷敏決, 1:00:21 公庭鮮事。 1:04:05 與士大夫談說詩文, 1:05:56 以風雅自命。
45:51 「寡廉鮮恥」說解
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 讀法
47:25 「怨天尤人」說解、「爾虞我詐」說解 是文言?是白話?「爾虞我詐」出自《左傳》!
50:13 「爾」字形結構兼音義「尔」:「亻+尔」=「你」=「亻+爾」=「儞」
53:30「突如其來」是白話?文言?乃《易經》原文,一字未動!
55:18 不愛上國文課的也啞口無言。原來自己日常都在用文言文,還有什麼資格討厭文言文?今天有人跟您借東西用,然後說討厭您,您作何感想?通嗎?行嗎?如果生活到處借用文言詞彙然後說我討厭你、討厭文言文,這是什麼邏輯?什麼公義?
56:36 1:08:30 Word自動圖文集的功能簡介
1:03:25 原來「刑事、民事」的「事」是從「公庭鮮事」這樣「事」來的
1:05:55 「以」的字義,主要有「用、因」此二義
「自命清高、自命不凡」說解
1:13:20 「附庸風雅」說解 「風雅」想到「附庸風雅」:單字想複詞
「單字想複詞」此讀法的活用
1:18:02 「自命」說解 「以為」說解,什麼叫「以為」?「以為」什麼意思?怎麼讀懂「以為」二字?!
袁宏道〈虎丘記〉一起讀 1/ 《明史‧文苑》本傳(卷288)說解 袁宏道,字中郎……閒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
54:44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 1:02:24 與兄宗道、弟中道並有才名,時稱「三袁」。宗道,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卒官右庶子。泰昌時,追錄光宗講官,贈禮部右侍郎。
1:20:48 宏道年十六為諸生,即結社城南,為之長。閒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
0:53 說解教材講義的內容取材原則
34:10 文苑傳,文苑說解
37:00 必備的教材簡介
39:55 讀解方法、賞析方法。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人文與自然的會通。人文中,又要注意生理和心理的關聯
52:14 卷首。大題。小題。介紹。
55:00 百衲本《明史》介紹
1:13:15 中文能力實質的提升。才不會再去吃人家唾餘之物,拾人牙慧。為什麼要去吃人家咬碎的呢?
1:33:41 「本傳」介紹
1:33:50 學學怎麼讀辭典、字典、詞典
1:38:50 版本學中的「葉」(頁)介紹,古籍版刻簡介
1:41:20 版心、魚尾介紹
1:52:00 Word檢視功能窗格、樣式、標題、大綱模式介紹
3:30 笛卡爾的名言:
還記得我常提起的笛卡爾的名言:或許我們找答案的能力有所不同,但當答案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抉擇判斷答案對錯好壞的能力,卻沒什麼差別。
見《如何想得清楚和正確》,原文是:
十七世紀偉大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e Descartes)尋找到一個更有效地引導思考的方法。一六三七年他出版一本書。在這書裡開始提出一項頗令人驚訝的觀念:「在所有賦給人的東西中,良知是最公平地賦予人的。」為什麼呢?他解釋說,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賦有良知。他說,即使那些抱怨缺乏其它東西的人,「通常也不希求比他已具備的良知更多的良知。」(頁2)
他所謂良知是指我們推埋能力中的一種基本元素。這就是分別真理與錯誤的能力。(頁3)
讓我們簡單評估一下笛卡爾所說的。一般來說,所有的人都有近乎等量的良知。因此,沒人會承認別人更會分別真理與錯誤,一個人可能承認別人比他聰明或更有教養,更有知識。但是當事理已很清楚時,沒有人相信他具有較少的分別真理與錯誤的能力。(頁4)
簡單或形象地、類似的比喻即是:或許我們作文的能力有不同,但當我們讀得懂二篇作文時,我們也可明確知道,哪一篇寫得比較好。這豈不奇怪而不奇怪。
孫守真
http://blog.xuite.net/oscarsun72/twblog/133341709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6/ 乙四 身語病忌圓滿 對照注釋畢業大圓滿
嚴正聲明:不肖慚愧弟子守真此系列是一起讀懂實境秀,無隱分享我怎麼讀懂文言文、以及文言與白話關係的實況報告,實事求是,作法供養,報四重恩;並不是在講經說法,尚祈仁者慈悲明鑑,無限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5:45 擬發心一起讀懂《諸經佛說地獄集要》
14:48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過也,必文。
23:08 圭臬 科學語言vs.文學語言
28:06 通衢 虛數,文學語言
37:50 濟濟
48:05 狎
49:44 中節,中肯的中
51:31 軒渠
58:55 橫生物議 封面人物 待人接物
1:04:16 眅 輕唇音轉重唇音
1:06:55 〈說過不顧環境〉的「說過」的「過」什麼意思
1:15:06 尤 怨天尤人 怨尤
1:21:27 「博雅」的「雅」在此非指品行之端正
1:28:05 「貢高我慢」的「貢」的意思,「貢」即高、上也。
1:41:54 「義」太重要了,失義所以國文程度差,「所以」之義
1:49:20 「亂墜天花」此處是用正面之義,乃取其原指佛陀講經之辯才也。
1:56:44 pdf書籤之製作技巧演示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5/ 丙七 不守規定時間停止
5:20 丙七 不守規定時間停止
16:17 19:10 法重契機,求契必盡人之情, 23:25 此而不知, 54:53 何云乎機。 32:20 全場聽眾,各有業務,所住遠近不同,所事忙閑不等。 43:15
其來也,有忙裏抽暇者, 53:30 57:12 有交換工作者,有工作挪移鐘點者。 59:53
其去也, 1:00:23 1:03:29 1:06:36 有計程搭車者,有趕赴他約者, 1:08:41 有下一時即有班課者,人情人事千差萬別,此不過言其大概而已。大眾辛苦而來,當使其歡喜而去,自必令其得所受用,方能歡喜,故講必盡其心,言必盡其力, 1:13:15 接人必以禮貌,行動必依規次也。在講場預定鐘點之內,人心自然安定,講好講壞,皆可安坐而聽,若時間已到,人心便起浮動,外雖鎮靜,內實散亂矣。而講者縱具無礙辯才, 1:19:53 亂墜天花,亦應守時停止,使其存尚未聽足之感,下次講期,方肯欣然重來。試觀各種娛樂場所, 1:24:24 1:28:39 其性質自與官板正字之講經不同, 1:35:28 尚且按時停止,蓋人好道本不及好欲,而強人超時久坐,豈得謂之契機哉。至時不止,大眾為敷衍情面,暫忍逗遛,而其內心實已焦灼, 1:40:45 仍復呶呶不休,彼豈能再入耳乎?勢若至此,則前功幾盡棄矣。至若不善講者,本無能力興人歡喜, 1:50:27 其在時間未半,而眾已早恨時鐘慢遲,或昏沉瞌睡,或左顧右盼,亟待鐘點到時,痛快散去;倘過時而不止,是謂增人之煩惱。應知在善講者,拖延時間,眾尚不堪; 1:56:11 其不善講者,豈可任一己之性,強拂眾人之意哉。
10:40 PDF檔做書籤技巧
14:41 Word大綱檢視操作技巧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4/ 丙六 聲音失宜言語複滯
丙六 聲音失宜,言語複滯
7:40 詩書乃無聲之言語,言語乃無字之詩書,詩書可被管絃,言語又何嘗不可被管絃耶? 24:40 被乎管絃,即名為樂,樂者云何?悅耳之音聲也,能悅耳則能移情,故可崇德而進道。 28:01 因之音聲之事, 41:15 若讀書、誦詩、講授、演說等,都注重聲調鏗鏘,此鏗鏘之由來,亦惟發音之高低長短,盡其抑揚頓挫而已。運用得宜,便能悅耳移情,不必被以管絃,即成天籟之樂矣。 46:54 此在前章「音聲運用」條中,已經備言其善,合之則為得,離之則為失也。 54:40 然雖知高底長短之節, 1:00:01 而錯其時、處,便等於牧笛樵唱,刺耳難消。如發聲高而結聲低,初講高而將終低,名氣竭之音,是呈衰喪之象。 1:07:16 賓辭處高而主旨處低,誦文時高而講解低,名顛倒之音,是表悖謬之情。
1:15:21 其餘凡與教材逕庭者,皆是疵病,不能備舉,合此正、反二章觀之,心可會通也。
復次,言語重複,亦為易犯之病,不知人情皆厭絮叨,不止浪費時光已也。 1:24:31
再則廢辭打混,口齒不清,好為夾雜閑字,如哼哼哈哈,半吞半吐,如這箇、那箇;尚有土話、市語、廋辭、粗言, 1:40:53 以及時時囁嚅,節節咳嗽,如是等病,俱當一掃而光之。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3/ 丙五 離題缺欠倫次
0:13 蓋經曰契經,說則正是其時,正對其人,我今通常講述而已,如不察環境,不知權便,除不契機,反恐生障。(〈丙四 說過不顧環境〉)
【⑧找對主詞】的重要~!
2:10 且也風俗習聞、流傳古典,當時為免諍論,亦有隨順之語,均應慎審原由,化使理、機雙契。經說因緣,本期易解,若運用失宜,求通反塞矣。(〈乙六 名辭典故‧丙四 公案因緣〉)
13:14 丙五 離題,缺欠倫次
21:15 初機學講,宜按事先預備者,順序解釋,自少愆尤。偶有感觸,欲發議論,或附考證,應求條理分明, 29:40 42:45 更從本節主旨,表裏有相契處,著眼立言,仍以恰到好處而止,不可喧賓奪主。
然有數種大病, 35:50 是必知而先去者:一者,愈說愈遠,離開本題,甚或橫生枝節,拉雜堆壘,已感難收,求結又加繞說,繞益加亂,亂益難結。二者,未曾認清本節主旨,率爾議論,以致南轅北轍,互相矛盾,講經而成謗法,投藥反下鴆毒。 53:13 三者,廣攬多種註解,一齊搬出,炫耀博雅,毫無重心,引經引事,重重疊疊, 59:59 但陳百貨,不問顧主。四者,解文、釋義、譬喻、公案、引證、考據等, 1:04:20 無前無後,錯亂顛倒,甚或混淆不分,賓主失次,似散沙而不結,如亂絲而無頭。使聽者不得要領, 1:08:20 反誤內典艱深,因而生畏,從不再敢問津,戕人慧命,何啻庸醫殺人。犯斯病者,並非限於才力不足, 1:14:35 多是
自作聰明,輕忽經義,而不肯虛心,
貢高我慢,輕忽大眾,而不存敬念。 1:21:14
果虛心,事先必有所畏;
果存敬,臨場必知所慎。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2/ 丙四 說過不顧環境
2:57 丙四 說過,不顧環境
10:02 經為宇宙人生之傳記,善惡吉凶無不記載, 15:12 於善者、吉者之講解,固無顧慮,於惡者、凶者之講解,自應顧念凡情。此處尚有因、果之分,隱、顯之別: 22:10
論因果,殺盜婬妄,
惡因也,為塞其因, 25:30 不妨盡致闢斥。三途,畜生、餓鬼、地獄,人道,貧窮下賤,盲聾喑啞,
惡果也,為憫其苦,語宜多加哀矜。 39:00
論隱顯,三途隱而難知,人道顯而易見,再就人道而論,貧窮下賤,隱而不知,盲聾喑啞,顯然在目, 42:53 事隱者乃不知而言,似無大礙,事顯者涉知而故言,難免誤會。如聽眾中,發現盲聾喑啞,(括一切殘廢在內)經中雖有其文,只宜善巧方便,數語過去,切勿多加發揮,恐彼在廣眾之下, 49:47 有難以自容之苦。 54:04
或講小乘經典,記有男女犯婬之事,亦應讀過便了,不必詳細形容。 57:58
蓋經曰契經,說則正是其時,正對其人,我今通常講述而已,如不察環境,不知權便,除不契機,反恐生障。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1/ 丙三 眼容不正,視線偏注
2:55
丙三 24:54 眼容不正,視線偏注
眸子能表胸中所蘊, 30:46 視線能起感格之功, 33:58 威儀之中,容貌之上,眼視表演,極為顯然。 38:06 七情不必言說,而眼眸皆能傳之,意在不必言說,視線自能指之, 41:45 故與此端瑕疵,不能不加研究。 57:30
3:22 有好眅白眼而望天者,
有好閉目以頭搖作環形者, 59:23
有張目射人似告誡狀者,
亦有垂頭而眼只對書冊者, 22:33 凡此種種,皆足招人不快, 1:03:43 縱後者少勝於前,22:38 亦嫌呆板,無感人力。 1:07:45
至於視線,已述前章,因其與教材配合施行,故居條件之要,若存輕忽,功或有乖。 1:12:49 如言說高深理,而注視鈍根,言淺近事,而注視利器,已屬顛倒,失其機宜; 1:20:05
或自始至終,視線只偏一處,此不問男方女方,皆為不合法度, 1:24:00 不過偏視女方,尤為大忌而已。
1:24:00 「不過」說解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80/ 丙二 不時露齒嬉笑
丙二 5:19 不時露齒嬉笑
大庭廣眾, 20:38 敬事敬人尚矣, 33:20 敬在色莊而不在厲,在神溫而不在狎。莊表尊重,溫表親近, 38:50
尊重即是盡己謙抑,
親近即是對他誠懇,事貴得中,過與不及, 42:25 皆有疵病,俱不得宜。 45:01 至於信受奉行,固因皆大歡喜,然此是辯才無礙,眾得心開,而發之歡喜;非關講者之容貌所感也。 1:02:38
夫任講座,以教態而論,「笑」亦佔重要地位,惟必使乎中節, 1:18:30 不可漫無限度,率爾輕發之, 1:24:35 如講至規誡處,勸勉處,慶幸處,均可笑也,此笑有安慰大眾之意, 1:31:04
或講至
微妙處,如:義理得未曾有等,
幽默處,如:譬喻含有譏刺等,
了義處,如:聖果涅槃等,均可笑也, 1:38:35 此笑有得意自鳴之意。此笑為不得不笑者,能引他心悅, 1:43:11 易感接受也, 雖宜笑矣, 1:45:00 卻不宜軒渠哄堂,失於粗獷,反傷雅觀。 1:49:43
若初登臺,未講先笑,是為諂笑,或係慚怍笑,最為失態,招人輕慢。 1:52:21 至講演進度中,如於不應笑處,而頻頻露齒嬉笑,是為取媚,益失莊重, 1:56:04 且場中聽眾,男女賓客皆俱,亦恐橫生物議,男子講者尚然,女子講者, 1:59:48 尤當深以為戒也。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9/ 丙一 上下臺亂次序 兼及「自自由由」「自自冉冉」略論
19:48 丙一 上下臺,亂次序
古禮:堂阼升降,賓主進退,其東西相向,必依成規。 28:35
今人:禮堂席位,通衢行途,亦分左右,未許或違。
足見凡屬公共場所,無不講求禮節。
若依宗教儀式講經,而法師自升至降, 35:30 立有處,行有時,設有絲毫紊亂, 38:36 謂之失儀不莊。吾輩講學,固不如是嚴格, 45:50 然升臺、下座,亦應依照公式,未可獨異。
前章「身式舉止」條,可資借鏡。 54:32
一堂濟濟,眾目睽睽, 1:04:08 自應知禮循禮, 1:04:59 致其恭敬。若或慌張失措, 1:08:15 以及傲然率意,升臺由左,下臺由右,行走亂步, 1:22:25 禮數不周,不重威儀, 1:24:47 不諳次序, 1:30:15 是謂身相輕躁, 1:31:35 此乃誠於中而形於外者也,自不免招來譏誚, 1:36:33 因以僨事。
【補】吾輩講學,主要講居士講經,(上下文)對前文「法師」而言。意謂居士講經不如法師之鄭重其事也。
0:20
bat批次檔運用演示
小小輸入法(倉頡之友,五倉世紀)介紹
14:05 我2月9、10日的特殊因緣。親近淨空老法師
1:11:22 「自自由由」還是「自自冉冉」。蔡英文總統的「自自冉冉」,陳水扁前總統的「罄竹難書」,秦二世胡亥的「指鹿為馬」。史以見證,後人以鑑。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8/ 乙四 身語病忌
乙四 身、語病忌 7:30
11:28 世醫有諺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謙語也。董仲舒嘗云「不計其功」,「明其道」即是功矣,而顏、李學者,猶持異議,果不求功, 23:03 胡為乎而有所舉耶? 實則無過即見功矣,然則無過一語, 29:21 自應圭臬奉之。
過即是病忌,使不犯,則寡過矣,功潛隨之。 33:20 此處所言,只論教態設施, 若夫教材, 8:11 已於「講前預備」及「講時措施」兩目中詳述,可互參考也。 35:47 所謂
病者,即身、語之疵,
忌者,即他人之忌諱也,此二端均能招人不快,引起反感; 39:30 既為攝眾,不得不列出,俾知而避去之。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7/ 乙三 威儀須知圓滿 對照注釋 兼及岑參〈寄左省杜拾遺〉杜甫〈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乙三 威儀須知圓滿 對照注釋 兼及岑參〈寄左省杜拾遺〉杜甫〈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21:55 貝誦
25:20 我和淨宗老法師的因緣,我學佛的因緣
31:29 鮮,寡廉鮮恥的鮮
32:22 袗絺綌,必表而出
36:47 苾芻=比丘 虎貙 聲音變化的關係 字形結構兼音義
50:53 露胸、禿袖、光腿、赤足等,是謂袒裼裸裎,於斯之時,宜暫易之。
51:44 「謂」通「為」,有「是」的意思
通假字典
1:03:00 「卻」=「了」,「取」=「得」=「到」 說解
管取輪迴沒了時,管取=管得=管到
脫卻=脫了,看取=看得
1:17:27 接洽,洽,洽談、洽詢、……
1:19:20 揮霍,指手部或肢體動作
1:24:30 公案如禪門機鋒
1:26:59 四隅=滿座=滿堂=全堂=全室=滿室=全場……
1:30:16 Adobe Acrobat Pro DC 注釋工具列之使用(畫方框圖形)
1:31:55 聞貝誦而國王思施,發梵音而群雁駐聽
1:33:40 岫
1:42:18 陛
1:43:16 丹陛聯趨
3:01:20 驚愕 害怕得……動詞+「得」字的用法。「得」與「的」,怎麼適當使用
1:48:38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說解 賞析,據阮廷瑜《岑嘉州詩校注》
聯步趨丹陛, 1:57:00
分曹限紫微。 1:58:35
曉隨天仗入, 2:08:33
暮惹御香歸。 2:15:45
白髮悲花藻, 2:18:15
青春羨鳥飛。 2:19:18
聖朝無闕事, 2:27:54 假話<>謊話
自覺諫書稀。
2:50:00 活句(文學語言),死句(科學語言)
1:54:00 杜甫〈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說解、賞析
2:53:10
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
君隨丞相後,我往日華東。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
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2:56:50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6/ 丙五 音聲運用
1:55
丙五 音聲運用 8:25
聞貝誦而國王思施, 18:30 發梵音而群雁駐聽,音聲之於此土,原有大因緣也。是知雖具辯才,啟人信仰,尚賴音聲,益人歡喜,二者兼備,始盡善盡美也。 25:40
音聲之惡者,固為講座減色,然
有能以力改善者,
有不能以力改善者, 29:56
如雌音、啞音、敗鼓音、破鑼音等, 39:45 屬於生理,人縱不喜,無可如何者也。
急躁音、暴叱音、囁嚅音等,屬於人為,招人不快,可自省而改變者也。 44:12
以上所說,謂為音聲之體;尚有其用:即高低、長短、緩急諸法也。 47:22
高者,音聲放高,如霜鐘破曉; 57:10
低者,音聲壓低,如清泉漱石; 1:07:44
長者,字音引長,如遠雲歸岫;
短者,字音縮短,如流星經天;
緩者,章句從容,如涼天步詠; 1:13:12
急者,章句疾速,如丹陛聯趨。 1:14:55 1:23:30 此條之設,專言其用,不問音體若何。 1:25:30
音用乃所必當注意者也。
一句之間,前字可低,後字必高,方有懇切之勢;
一座通論,前段可低,中段以後,宜逐加高;
贊揚及歎息之處,音俱宜引長,
驚愕及決斷之文,音俱宜縮短; 1:32:03
初講,章句宜緩,
將結,章句宜急。
惟此六法,更應互兼,如
長兼低歎息,始傳神不盡;
短兼高決斷,始有力毅然。 1:35:14 單法雖六,兼則數十, 1:35:44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1:38:28「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閻浮眾生,耳根獨利,音聲佛事,安可不講求者哉。
「霜鐘」說解 57:10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李白) 說解 1:04:57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岑參) 說解 1:42:45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5/ 丙四 視線所集
2:48 丙四 視線所集
視線有促人注意之力, 9:14 有增他為我而說之感,雖亦有閉目而講,不視場中聽眾者,終不若察言觀色,可以應變契機也。 18:09 通常講說,可以平視前方,設用啟發式時,意在引人注重, 22:18 應取弧形——橫視:中、左、右三面,實則而能常視三面,乃為最宜。 29:18
更應知聽眾程度至為不齊,講座教材原採多種,如發揮理論,視線應貫注上根;舉譬喻時,則注視中根;說及因緣公案,當轉視下根。三者不過舉其通常,然亦有其融會; 38:31 理論本有深淺繁簡,
深而繁者,固必施之上根,
淺而簡者,未嘗不可施於中、下。
譬喻之道,普施三根, 42:15
因緣如史乘, 49:04 公案如禪門機鋒, 56:54 又豈得概謂膚淺,不可兼施中、上耶? 57:03
此處所謂施者,乃指視線表意一法,係為特別之施, 若夫言語講解, 59:49 其聲流布四隅,是為普通之施。 1:05:04 普通者意似較疏,特別者意似較親也, 1:07:42 為求攝他受益,故必取諸視線。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4/ 丙三 身式舉止
3:52 丙三 身式舉止
講者須察場中,如何布置,有無佛像,有否司儀,有司儀者,應先與之接洽,以照普通講演方式,較為最佳。 13:17 供佛像者,登臺以前,應向行禮,如開會先禮國旗然。禮佛以後,臺旁、臺後,坐有出家眾者(居士講座,出家眾例不列居聽位), 22:02 亦應與之作禮,然後登臺,由右方升(指臺之左右方,如臺.坐北向南,西是右,餘類推), 26:05 升後向眾還禮,方可入座展卷。坐式既異立式,動作便不相同,而表態表情,只限頭部手部。至其兩部表演,在立式中,得與身足配合, 31:48 顧盼揮霍取其流暢。坐式一切應取穩重,否則即招輕躁之譏。 38:28 所謂穩重,不過適可而止,並非不許矯首、抵掌、眉揚、指畫也。 47:00 經云:世尊出定,舉身微笑,何嘗失其莊嚴, 52:23 善辯之人,亦應舉身妙言,要以雍容自在而已。講畢下臺之前,先合經本,向眾作禮,從左方降。(臺之左方。坐北向南之臺,東是左)仍至佛前行禮,再向出家眾作禮。 58:54
倘場中未供佛像,或無出家眾者,開始即直接登臺,終結即下臺退去。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3/ 丙二 正其衣冠
丙二 正其衣冠
27:00 袗絺綌,必表而出,
17:19 入眾聚,著僧伽梨,
44:30 季路授命結纓,不忘其恭,
50:35 管寧登廁未冠,自慚失敬, 1:00:57 是雖迫天時仍思莊,臨於大節而不慢,對眾有容,獨處慎心。 1:05:25 況乎大庭廣場之間,賓客來往之地,正其衣冠, 1:05:53 是以君子之所尚也。以今而言,禮仍尊崇,西歐人觀劇必著禮服,東亞人宴會,亦著禮服,餘如祭祀、結婚、會議、聽訟、授課、閱兵等,凡事涉隆重,無不尚乎衣冠也。 1:13:06
苾芻大座講經,自有其法服,
居士於禮誦之時,雖許著海青縵衣,然在任講座時,俱宜不用,以免緇素不分,有濫混之嫌。 1:25:00 應依國家所定之制服,或世俗公認之常禮服著之,學者(指非皈戒人)若作講學,固可不受限制,因為敬眾,亦應禮裝,若夫時潮所尚之裝,露胸、禿袖、光腿、赤足等, 1:31:55 是謂袒裼裸裎,於斯之時,宜暫易之。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內典講座之研究》一起讀 72/ 丙一 講採坐式
丙一 講,採坐式
7:43 演說貴乎痛快淋漓,聲包群眾,有時手舞足蹈,表態表情,必採立式,方顯活潑。 18:25 學校授課,要在精詳,析義解文,固有賴唇舌言語,反覆引據,尤必借黑板粉條,動作頻勞,亦採立式。 23:14 內典講座,性屬宏道,義較特別,頗尚禮容,故必坐式,方能盡其儀規。居士為此,宗教形式自可刪除,但為重法,仍採坐式。 34:29 蓋講經注重心平氣和,態度肅穆,立式勢較浮動, 43:12 手必握書,或指點而搖揮,或投擲而拾取, 49:31 於如對聖賢之義,已自違背。且不在安靜中為之, 54:12 只能罄其預備之勞;至其臨時觸機,忽入縝密,發現新義之功,則尠有可能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