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齋OnLine_觀死書齋-Yahoo/Hexun/Blogger/sina/Xuite

觀死書齋暨Spread、和訊博客全文檢索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袁宏道〈虎丘記〉一起讀 1/ 《明史‧文苑》本傳(卷288)說解 袁宏道,字中郎……閒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



54:44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 1:02:24 與兄宗道、弟中道並有才名,時稱「三袁」。宗道,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卒官右庶子。泰昌時,追錄光宗講官,贈禮部右侍郎。

1:20:48 宏道年十六為諸生,即結社城南,為之長。閒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



0:53 說解教材講義的內容取材原則

34:10 文苑傳,文苑說解

37:00 必備的教材簡介

39:55 讀解方法、賞析方法。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人文與自然的會通。人文中,又要注意生理和心理的關聯

52:14 卷首。大題。小題。介紹。

55:00 百衲本《明史》介紹

1:13:15 中文能力實質的提升。才不會再去吃人家唾餘之物,拾人牙慧。為什麼要去吃人家咬碎的呢?

1:33:41 「本傳」介紹

1:33:50 學學怎麼讀辭典、字典、詞典

1:38:50 版本學中的「葉」(頁)介紹,古籍版刻簡介

1:41:20 版心、魚尾介紹

1:52:00 Word檢視功能窗格、樣式、標題、大綱模式介紹

3:30 笛卡爾的名言:

還記得我常提起的笛卡爾的名言:或許我們找答案的能力有所不同,但當答案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抉擇判斷答案對錯好壞的能力,卻沒什麼差別。

見《如何想得清楚和正確》,原文是:

十七世紀偉大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e Descartes)尋找到一個更有效地引導思考的方法。一六三七年他出版一本書。在這書裡開始提出一項頗令人驚訝的觀念:「在所有賦給人的東西中,良知是最公平地賦予人的。」為什麼呢?他解釋說,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賦有良知。他說,即使那些抱怨缺乏其它東西的人,「通常也不希求比他已具備的良知更多的良知。」(頁2)

他所謂良知是指我們推埋能力中的一種基本元素。這就是分別真理與錯誤的能力。(頁3)

讓我們簡單評估一下笛卡爾所說的。一般來說,所有的人都有近乎等量的良知。因此,沒人會承認別人更會分別真理與錯誤,一個人可能承認別人比他聰明或更有教養,更有知識。但是當事理已很清楚時,沒有人相信他具有較少的分別真理與錯誤的能力。(頁4)

簡單或形象地、類似的比喻即是:或許我們作文的能力有不同,但當我們讀得懂二篇作文時,我們也可明確知道,哪一篇寫得比較好。這豈不奇怪而不奇怪。

孫守真

http://blog.xuite.net/oscarsun72/twblog/1333417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