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齋OnLine_觀死書齋-Yahoo/Hexun/Blogger/sina/Xuite

觀死書齋暨Spread、和訊博客全文檢索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莊子》(莊子(選))一起讀懂實境秀 13/ 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調調(彫肜)、刁刁、翏翏(勠勠)



1:55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2:40 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无作, 4:42 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
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 3:40 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5:30 2:49:30
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8:36 以《莊子今註今譯》為代表之歷來諸家解讀商榷:
14:05 一、囿於風起必有風止 2:52:25
5:40 南郭子綦的這一段回答,其實就是分兩部分:
其一:
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无作,作則萬竅怒呺。2:53:05 【此處並不及風止】而獨不聞之翏翏乎?
此為略說、提綱。
其二: 6:45
山林之畏佳…飄風則大和… 2:53:20【此處獨可有風止乎?】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這兩個部分的「而獨不…乎」遙遙相應。那麼這個「而獨不」的前面,在「其一」乃是「作則萬竅怒呺」, 2:51:10 並沒有說風止後的狀況,那麼「其二」的此一部分,焉能獨獨冒出個不但風止了,而且還跑出了草木在搖動呢?
14:40 2:51:40他們之所以會以為「濟」乃「(風)止」之義,蓋因前有「噫氣」起風(「作」),而到此風停,這樣注來,好像是一個有頭有尾的系統。然此實乃讀者自己之主觀臆測,未必為莊子此文原意。

16:51 24:33 1:48:00 《莊子今註今譯》「這風不發作則已」(頁45)此譯謬誤,不合原文「是唯无作」!乃篡改原文為「不作則已」矣。
25:11「是唯无作」《莊子今註今譯》譯成:
這風不發作則已
這是錯的!原文並無「則已」二字。尤其沒有「已」字。都是自己添字而未還原之故。

27:20 1:32:10 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暭天不宜。

20:48 莊子有不少成語是積非成是者,如每下愈況、朝三暮四 「天籟」也成了「天籟之音」 實則「天籟」是「孔竅穴」,非「音聲」也;乃發音之根本,非音聲本身也。
23:00 刀刀(刁刁)調調(彫彫)刻意
30:02 2:54:49
二、風未曾止
30:30 下文南郭子綦答曰:
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36:58 38:58
並未及風止之狀,仍是專就「怒」(即前「怒呺」)者來申論,則《莊子》此處所提之風曾止濟耶?怒者,依然在「作」作則萬竅怒呺也,而未曾「濟=止」也。 2:55:50 則此「濟」,必非「止」,而應是「吹拂掠過」。2:57:00
三、動詞省略 ⑦先抓動詞 32:45 35:40
泠風則小和,
飄風則大和,
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此三句要一起看,則「濟」是承後省略之動詞。乃曰「泠風(濟)則小和,飄風(濟)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參見前論。

2:57:38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2:57:50 3:22:16
2:58:16 啊我想到了!「翏翏」=「勠勠」 參詳前文「而獨不聞之翏翏10乎」說解。
一樣
40:11
《莊子今註今譯》,頁43:
〔二八〕調調之刁刁乎:「調調、刀刀」,40:14 皆動搖貌(向秀注)。「調調」,是樹枝大動。「刁刁」,是樹葉微動(胡文英《莊子獨見》)。 「刁刁」,趙諫議本、世德堂本作「刀刀」。
釋德淸說:「調調刁刁, 40:40 乃草木搖動之餘也。意謂風雖止,而草木尙搖動不止。此暗喩世人是 非之言論,唱者已亡而人人以緖論各執爲是非者。」

41:55
調調、刁刁 3:30:53
這裡主題是談「風」與「風聲」(還有眾竅穴之形,聲之由來,即地籟;「地籟」不等於「地籟之聲」),自「夫大塊噫氣,」至「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凡百字 44:55,無一句及「動搖」(應係源自向秀、郭象),乃至「樹枝」、「樹葉」( 1:49:21 應係源自清乾隆時胡文英) 2:09:52 「草木」 2:15:00 「踹共」 祖師您也給人家亂解文句喲 ~ 所以守真為什麼不敢有師承 (應係源自明末釋德淸2:17:00(憨山大師)) 2:18:00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2:19:11 得道多助 ,而獨獨在末尾此一句「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卻跑出個動搖,乃至草木、樹枝、枝葉…, 3:32:40 而不談「風」、「風聲」與「竅穴」了。 41:10 豈有行文至尾端,突起新論,而與前不相涉,乃為佳作耶?此為文之基本要則,而諸家均不察哉?豈有在結論處突出新議、新題為佳什耶? 49:10 3:33:30
故末學主張,此「調調、刁刁」決定不能照傳統的讀法來讀,因為實在可說是矇著眼睛不顧原文自發奇想的讀者之見。
調 51:33
③字形結構換部首 54:40
周週稠惆、雕調碉蜩…… 56:18 3:34:20
2:01:55 調=雕=彫 1:51:00 1:54:51 3:34:30 《莊子‧大宗師》即有:
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此則剛好在(二)「回益矣」一則前。此句實即是「天籟」的定義也!「刻彫」出的「眾形」不就是「萬竅」「眾竅」! 2:02:08 外篇〈天道〉亦有「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完全一樣的句子!可見為其旨也;或〈天道〉乃後學引《莊》者。 2:07:52 用「彫」字查《莊子》便可見「彫」之意義在莊周思想中之一斑!) 56:25
雕刻=刻彫 2:21:27 是不是才會有竅穴(眾形)?
天籟 不是 天籟之音 3:36:20
天籟 是形狀、物質 非音質、音聲!
前文「未聞天籟」實即「未見天籟」或「未知天籟」如「新聞」之聞,不可但作耳聞解。前已詳辨。茲不贅。且下文即作「獨不聞」又「獨不見」,更明其旨3:37:35 七星大法 五官會通。 59:45 ∴ 不見天籟,不是聽不到天籟。天籟,此要作科學語言 讀,不可慣濫作文學語言 滑過(如「山陽笛」乃笛聲,非笛子,可以;但這裡笛子和笛聲要分清楚!)。這裡「籟」卻要讀成「簫」 1:04:55 (郭象注「籟,簫也」),不能讀成「簫聲」。
簫或籟 上面必定有孔洞,即本文多次 1:11:40(三次)出現之「竅」或「穴」也。 1:06:30 故當顏成子游云「地籟則眾竅是已」,南郭子綦並未糾正,即表首肯默認!所以「籟」是「竅」而非「聲」,顯然可徵!歷來(包括末學)也常直接將「天籟」誤會為「天籟之聲」,亦襲口語白話之慣用故爾。
1:08:52 所以一定要把「天籟」和「聲」分明。故此「風聲」,並非天籟;而是有天籟,才有地籟,才可能有風聲。 3:40:07
地籟既為「竅」,則天籟我們可以說就是竅的藍圖模型、樣板、胚子,或刻出竅的鬼斧神工(上帝之手)。如上帝以自己的模樣來造亞當夏娃,則亞當夏娃就是地籟,而上帝自己的模樣就是天籟。
故此「刻雕」不能忽略。
1:12:01 故可推此調調 極其可能是雕雕(鑿鑿)的假借字。且讀成雕雕,韻仍與刁刁、翏翏叶。
這樣 就和「刁刁」一作「刀刀」, 1:22:12 或如盧文弨云「刀」乃正,「刁」乃俗,合矣。皆用「刀」「雕調」鑿之義。此「刀」與「雕」即鬼斧神工之「斧」與「工」。
1:15:48 何況《莊子》這裡又適作「不見」而非「不聞」。不見刀雕之人、刀雕之痕、刀雕之跡…,適為莊周此意夫!
1:16:44 3:43:54 刀雕出竅穴,就是以天籟之模型藍圖雕出地籟之萬竅!如前述上帝與亞當夏娃的關係。 1:18:20
此時「翏翏」該何解? 是否也與雕鑿有關, 3:44:28 就有待再研究、解讀了。末學仍以為此「翏翏」為「聲」故該處用「不聞」,不用「不見」,為風聲之原音 3:46:15(元音、天之音、原動力、元兇、罪魁禍首、源頭、淵源)之義。
1:21:05 3:47:09
翏 ③字形結構換部首 膠戮……勠!2:58:16 2:58:30
翏翏=勠勠 天籟之為(勠)無心之為(勠力為之)人所未聞,亦所未見,故曰「獨不聞」,亦即「獨不見」。此即「天工」(鬼斧神工)! 3:04:07 若聲韻不諧,則為賞析 ;若諧,就是解讀 。

Figure 1故訓匯纂,頁1813 3:12:00
3:14:37 按:「戮」與「勠」本就可相通。
1:23:35 莊子之文 真的是無盡藏也! 3:48:26 稍不留神或趕進度,就MISS掉了!

3:00:50 3:01:32 翏翏1.=勠勠=刁刁=調調2.=飂飂,大風聲

3:04:50 翏:長風聲:「遠遠襲來的風聲」之謬 假貨充斥市場

3:02:50 考「翏」字本義及假借義 3:06:05 3:11:07 「翏」通「戮勠」考 見《故訓匯纂》 3:17:15 《中文大辭典》3:17:42 破音字原理 ㄨㄠㄡ相通之故 聲音變化的關係
3:19:52 白雲深處人家 諸本《說文解字》 簡介 蔣門馬先生貢獻
3:21:40 無法超清傳優酷了 豁出去了

3:09:03 2. 翏翏(ㄌㄧㄠˊ):長風聲。也音(ㄌㄨˋ)
3:49:04
調=雕彫=…… 2:26:15 2:27:16 賞析 莊子這裡故意不用彫,可能是想一箭雙鵰:又可與上下文(前後文)指涉聲音聲調、調調相諧,又可假借、暗射「刻彫」。
竅穴 誰彫者? 1:24:04
以前皆以為「天籟」就是「天籟之音」,誤!
由「比竹、眾竅 」乃至「籟」之本義(為「簫」,見郭注),明顯係指器物本身,非音聲也;乃音聲之所由、所起之本也。
3:49:50 故「雕雕=刁刁=刀刀」1:26:10 音同(協韻) 換字而立名命名 指涉其一物也——天籟!
唯前「翏翏」,應指其大塊噫氣始為「寥寥」無跡(不可踪跡)也。 3:50:33 或讀如「勠勠」也佳。
1:27:02 3:51:00
南郭子綦「仰天而噓」就如同把自己當作萬竅中的一竅了,也是仰仗著天(籟)而能噓(虛)的地籟。他此時當然不是人籟。
亦即-使自己如眾竅雕琢自天也。所以鬼斧神工或渾然天成者。 1:28:08 故《莊子》中亦有一因「刻意」雕琢而使璞實而死之寓言。故有〈刻意〉一篇。
1:30:08 1:31:09 我們現在習用之「刻意」一詞,也是從莊子來的。刻意,即下文「有心而為之,其易邪」。
1:30:50 深耕易耨

47:54 51:00 DCard 留言 好膽莫走 ! 「莫」https://www.moedict.tw/'%E8%8E%AB

1:33:00 吾无以進矣, 1:33:42 敢問其方。
吾无以進矣
1:33:10 我沒有用來可以進步的東西(辦法)了
《莊子今註今譯》譯作「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不對!「无以」「進」二詞,陳氏未解!其他也荒腔走板,根本就沒照《莊子》原文來讀,添太多字,⑤添字還原(添字卻未還原。見下文標紅色塊處) 又補太多主詞。⑧找對主詞 (參詳後論)
顏囘說:「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請問有什麼方法?」(《莊子今註今譯》頁133)
原文係「吾无以進矣」,何來「更好的」何來「辦法」?原文是「无以」何來「沒有」?根本就把原文排列組合重組了嘛!人家是「吾无以進矣」,他改成「吾无更進之法矣」。「敢問其方」一句還勉強可以。用「什麼」解「其」字,都是代名詞,還行;而添了「有」字,也合法。九陽神功 然而劈頭就說我沒辦法,又說「請問有什麼方法?」,是什麼樣的辦法呢?不是搞得人一頭霧水嗎?不是沒頭公案嗎?「請問有什麼方法?」有什麼方法是要幹什麼呢?方法總是要有對象呀!怎麼可以這樣翻譯呢?真是太不負責任了。不是根本沒讀懂原文,或矇著頭不去讀原文一字一句以求明白確解,還會是什麼緣故才導致這樣呢?

敢問其方。 1:35:00
敢問老師有什麼妙方可以讓我突破這個瓶頸。

1:36:09 2:08:52 2:19:25 2:30:04 「調調」 「調」可否假借為「彫」,來找證據。 《故訓匯纂》 2:36:50 《中文大辭典》末學自己的藏書掃存共享 2:38:33 末學姓名章
2:33:20 風化岩蝕 亦即彫彫(論調)之義
2:34:02 末學沒有智慧財產權 因果自負 宇宙業痕
2:35:52 「假」字 假字

2:47:00 整理《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莊子·大宗師》卷首

3:22:40
前後一對照:
而獨不聞之翏翏乎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不就知道「調調、刁刁」是什麼了嗎?

3:23:20
莊子此段實只主講「聲」,未講「形」與「動」。雖其有「似鼻」等「形」 3:23:34 (竅、穴,故「調調」為「彫彫」也,詳下論), 3:26:11 也是為了說明「聲」之由來,當云物形(地籟)起於天籟(天工、鬼斧神工)才是。莊子原文只有「之調調、之刁刁」,哪來的「之殊」?根本就是篡改了原文了!故此非莊周此文原義,乃注疏家之意臆爾!

且前文云「未聞天籟」非未見「草木還在搖搖曳曳的擺動」,籟,是簫管, 3:28:30 引申為簫管之音,乃至「聲」,乃此段之主旨,何來「擺動」之位置?若要見「擺動」可以說「天『籟』」,籟能擺動嗎?籟只能發出聲音吧?此邏輯之不通也。且原文也沒有「草木」更沒有「擺動」,只有刁刁、調調!都是用⑤添字還原 來解讀的;只要不添字可以讀通,就都有篡改原文之嫌了。添字重點是在「還原」,因為原文省略,不得已、不得不去添回去,不是隨讀者意而可擅自去添的,必須上下文(前後文)不斷去斟酌穩當才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